作者:李寶蓮/阿寶
山上的果樹進入休眠,終於排出較長的空檔下山,帶領社大友善耕作班,為百廢待興的農園做一些基礎設施。想像擁有一間簡單棚屋,可以休憩,可以談聚,資材收藏有所,夥伴一家的感覺也可以建立。我別的本事沒有,只有蓋竹屋有些經驗,那麼,就再來一個竹屋工作營吧!
作者:李寶蓮/阿寶
山上的果樹進入休眠,終於排出較長的空檔下山,帶領社大友善耕作班,為百廢待興的農園做一些基礎設施。想像擁有一間簡單棚屋,可以休憩,可以談聚,資材收藏有所,夥伴一家的感覺也可以建立。我別的本事沒有,只有蓋竹屋有些經驗,那麼,就再來一個竹屋工作營吧!
圖片來源: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
週一,宜蘭市天氣晴。這一天,路痴的我,要到宜蘭孔廟和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拿【在宜蘭】雜誌,沒想到我騎成中山路的反方向...來到孔廟讓我想到「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場景,可素我並不是林依晨...回歸正題!
在宜蘭,是一群關心本土人文歷史的愛好者,為了延續蘭陽平原這塊土地古今的典故,讓更多人了解宜蘭,每個角落文化特色,因而一本屬於宜蘭社群的雜誌《在宜蘭》誕生了!
作者:Ali
去年在台東參加樸門永續設計課程的香港同學寶熙,自從十年前開始接觸有機農業以來,就積極的推廣有機/無毒耕種、社區支持型農業CSA與共同購買。寶熙來台的一週,特別配合大宅院友善市集的時間,安排了宜蘭週末之旅,拜訪日和園區、參觀市集、與當地伙伴交流。
六月12日,在雨天中拜訪飄著粽香的大宅院友善市集。寶熙很仔細地逛每一個攤位,也買了一些產品、品嚐豆花、粽子、糕點等現做熟食。自從一年前阿寶號召發起,市集已經滿周歲了!下午我們很開心地受邀參加市集一週年同樂會,與華德福家長志工與小農、市集友好伙伴們一起用餐,同時欣賞公共「我們的島」記錄大宅院市集的影片,還有這一年來的照片集錦。青松擔任司儀串場,介紹兩個月前成立的市集發展小組,包含產品開發、總務後勤、美術文宣、布置、共同購買、財務、公關等11名委員,一一上台報告所負責的工作內容和成果。哇!雖然每個月兩次,一次僅三小時的市集,其實背後需要好多人付出大量的精神、體力與時間。市集前的各種討論和決議、設計和宣傳、準備器材、市集現場運作、收拾善後、會後進行檢討等等,中間每個過程都需要互助合作,才能使每一次市集都有美好成果。
作者:Tsai
4月9日一個豔陽天的中午日和的全體同仁在執行長帶領下到燕銘農場參訪並和阿燕交換農務經驗。
阿燕文獻和阿寶是俗稱宜蘭的三寶,阿燕這位奇女子一件花格襯衫一頂鴉舌帽是她的招牌,一樣有著很精彩也很感動的接觸有機農作的過程和經驗,電視台也曾經做專輯採訪,在蘭陽溪畔有一大片沙田種植如花卉般讓人有視覺享受的各類蔬果,其間阿燕隨手摘下幾顆已紅熟的小番茄請我們嘗鮮,其汁多味美真是讚!!
作者:Tsai
5月24日Jeff和小玲姐在午後由台北來到CENTER與我們會合,一行五人沿宜蘭河畔也是(日和BIKE CENTER)規劃騎乘路線之一(東港線)前往文獻的加留沙埔農場,我心中有機蔬菜達人之一的文獻兄已在等待我們的到來。
此次專程拜訪主要是能更深入了解文獻農場的有機種植菜類及討論合作事宜,然而文獻再次很詳細農場的導覽,讓Jeff及小玲姐對有機農技大開眼界,也體認每星期四我運送到公司的新鮮蔬菜有部份是來自這個碩大的農地在友善小農文獻兄很成功也很精彩的耕作經營背後是那麼專業也那麼辛苦。
作者:蔡志賢
一月23日陰冷細雨的週六上午,驅車來到冬山鄉慈心華德福幼兒園的大宅院小農市集,由於到達較早,市集尚未正式開始,來自宜蘭各鄉鎮小農陸續帶著他們自耕自產的青果蔬菜及米粒花卉,甚至自做豆花紅豆湯等等多樣食物。即使天公不做美,忙碌擺設準備開市的過程中,每位參與的農友都笑容掛臉,大家互道早安,欣喜期盼與老友見面,我跟陳姐被那種濃密和諧親善的氣氛深深感動…打從心裡祝福市集活動成功。
作者: Angel
在Eric 於12/1 發表了一篇『好生社』文章之後,我便開始於公司號召同仁成立『好生社』。
起初大多數的同仁都以為,這個社團是跟日和基金會-宜蘭園區有關,
參加的人必須在假日到宜蘭園區下田種菜,便以工作忙碌、無交通工具之由婉拒,